毕竟此事是他一力主导。
原本以为长孙年幼,他解缙又常常自诩皇帝心腹,御前红人,即便是在太子面前也多以长辈达者之态教育,想着借这次机会在长孙面前树立一个伟岸的形象。
让长孙意识到他解缙的才能。
却不曾想,搬起了石头砸自己的脚。
整个内阁现在沦为了吃干饭的。
这初次处置后的结果,就是他们自己都能从中学到一些,他们又如何能纠错整改
这不扯犊子呢嘛。
一脸胀红的解缙梗着脖子不说话,一旁的其他人虽然心中有些埋怨,可人精似的他们又如何会在这个时候落井下石。
只能是唉声叹气的坐在一旁沉默不语。
就是连吃饭的心思都没有了。
当然,在纠结此时局面的同时,也在诧异,长孙殿下从小到大没有任何理政的经验,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。
难不成,这天底下真的有那种无师自通的天才
什么事情都不用经历,到了他手中就能解决
这人,就能聪慧到如此地步
对于朱瞻基的表现,这些内阁大学士们简直都给整郁闷了。
他们这些人,哪个不是经历了无数的锤炼,才走到了今天。
哪个不是从小到大,一步步的磨练,经历了无数的错误和教训,才能被朱棣看重,收入了内阁。
这踏马老天也太不公平了。
就当内阁中的七位大学士一个个郁闷不已时,另外一边的朱瞻基已经亲自来到了御膳房。
先前御膳房送上来的几道菜虽然不算难吃,但也太平庸了。
食材很好,也很新鲜,这点毋庸置疑。
可这味道和前世比起来简直隔了十万八千里。
要说是御厨的手艺不行,那也不至于,完完全全就是一些调味料和做法的问题。
如果仅仅只是在这待两天,吃什么也都无所谓了,可谁知道老爷子还要度假多久,自己又要在这待多久。
所以他便不惜耗费精力的来到了御膳房中,挑选了几个厨艺最好的厨子来到小灶处教他们该如何做菜。
同时,也让太监将自己种在太子府后院的食材给整了过来。
比如辣椒这个明朝还不存在的佐料。
然后亲自教他们如何做菜。
甚至还给那御膳房的总管留了一本系统奖励的食谱。
让他按照食谱上的方法做菜。
不过严令此食谱只能他一个人观阅,绝不可私传,私藏。
若被发现,便是满门抄斩。
另外一边,鸡鸣寺。
自从老爷子离开皇宫前往鸡鸣寺后,他并不像表面展现出来的这么放心。
相反,朱瞻基如今处理的可是国家大事,是在替他监国,一件事处理不好,这天下的老百姓可是要骂娘的,而骂的还是他朱棣的娘。
这样的情况下,他如何能够放心。
若是有太子在一旁照看还好,可如今太子也被他给放了长假,整个大明都是他那个好大孙说了算。
要是年轻人心思怪,搞出点无法挽回的事情就不好了。
所以自从他朱棣离开皇宫的那一刻起,他便一直暗中命锦衣卫中的人在与宫中的太监等暗中传信。
也就是说,皇宫之中所发生的任何一件事情,都是瞒不过他老爷子眼睛的。
尤其是朱瞻基对于理政上的处置,更是如此。
朱瞻基的每一个字,说的每一句话,都会被这些人放在他朱棣的眼前。
鸡鸣寺一间宽敞的厢房内。
朱棣正侧卧在老和尚的床榻上,一边与那老和尚聊着闲话,一边听着宫中之人传出来的消息。
“回禀陛下,内阁首辅解缙暗中与其他大学士商议,要趁着长孙殿下监国之期,展现内阁中人的重要,所以对长孙处政达成一致,闭口不言。”
听到这名锦衣卫的话,朱棣眉头一皱。
“闭口不言”
锦衣卫点点头:“他们认定长孙殿下初次接触政务,必然毫无头绪,想要通过这种闭口不言的方式表达对自身官阶权柄的不满。”
朱棣点点头,听是听明白,但还是继续问道:“那杨士奇等难道就没有反对”
锦衣卫道:“黄淮大人倒是在初次为难殿下后出言阻止,却被解大学士反驳,说是要等殿下主动开口,或者借着审阅纠错时再教导。”
锦衣卫这话说完,朱棣顿时笑了起来。
之前还疑惑这些人中有好多都是铁杆的太子党,怎么现在反倒是为难起了太子的儿子来。